职业教育改革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已有非常重要的举措,国家对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很多大学也设置了和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的专业,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办学方向,切实把文化引领、培根铸魂放在首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持续擦亮昭阳区高级职业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技能节品牌,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着力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昭通境内山高谷深,配网线路分布于崇山峻岭中,配电终端被安装在相应线路上,起到对线路运行监测控制和故障隔离作用,确保配网安全稳定运行、供电可靠。去年9月,昭通供电局技术团队开始研究如何通过调度端对配电终端进行远程定值植入、远程程序升级、远程调取故障录波及日志的技术攻关
全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托全市绿色硅铝产业布局,加快推进2吉瓦光伏组件项目建成投产,全力引进5吉瓦时储能系统及储换一体高端装备超级工厂项目落户鲁甸,持续打开鲁甸新材料制造运用新局面。大力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龙头山、火德红、水磨和县城分布式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推进剩余光伏风电资源开发、分散式风电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凉风台水电站建设等清洁能源项目实施,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项目落地,助力数字货运、三级物流体系、绿色物流发展体系建设,加速网络物流发展。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依托桃源万头牧场,加强与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加快江底箐脚集中育肥场建设,打造2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推进肉牛屠宰加工一体化生产线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料生产、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商贸服务和品牌塑造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全县肉牛存栏15 万头以上、出栏 4 万头以上。全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用好用活省级园区招牌,加快一园三片区规划建设,当好暖心店小二,做好规上企业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进矿冶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每年带动种植20万亩优质加工薯基地。7月2日,在鲁甸县花椒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打桩机轰鸣声不断,工人来往穿梭不停,扎钢筋、砌挡墙、夯基础,建设现场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作为昭通市首批3个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之一,彝良县洛泽河镇龙潭社区大苗寨村民小组盘活村庄资源、变身云中苗寨、迈向美丽经济,全村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新拓展。
由于巧家境内山高坡陡、地貌复杂,防火期天干物燥、林下可燃物载量大,森林草原防火监测系统薄弱。榨油季将从9月中旬持续到12月中旬,在剥壳、分拣等人工环节的用工量将达到9000余人次,至少可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18万元。促进农民增收,短期靠就业,长期靠产业。为让搬迁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昭通市紧扣群众增收主线,先后在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设立30个就业创业服务站,强化技能培训,优化就业服务,深化与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劳务协作,千方百计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先导工程激活乡村新动能昭通市欢送外出务工群众集中返岗。为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靖安安置区党工委在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打造香葱产业基地2000亩,帮助500余名不能外出的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务工增收。
特色产业夯实发展硬支撑夏日午后,走进昭通超越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数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矮砧密植苹果长势喜人,不时可见来自周边村社务工群众拉枝、除草、整理果园防雹网的繁忙身影,正处于果实膨胀期的红露、华硕等早熟苹果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苹果的芳香。相比传统热榨生产工艺,冷榨物理压榨技术生产的核桃油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常温存储时间更长。说起苹果产业带来的增收机遇,新民社区村民孔维艳满心欢喜。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二期围绕数据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立体感知体系、综合管理软件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建设了一套上下联通、信息畅通、反应快捷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
转移就业稳住增收基本盘昭阳区靖安安置区香葱种植基地。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有8.26万户35.47万人,外出务工是促进搬迁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广大乡村有大量的闲置资产,要千方百计把村庄闲置资产盘活,引入城市动能,从改善乡村环境入手打造乡村热门打卡点,培育乡村新业态,激活发展新动能,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故事】核桃产业助农增收记者沈迅 蔡侯友核桃油、菜籽油、核桃仁酱,各式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在家门口的香葱基地务工,每天的工资在80元至120元之间,实现了照顾家庭、务工增收两不误。作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高标准苹果矮砧密植示范园,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国际领先的自根砧矮化密植技术,高标准打造10万亩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全园安装果树稳定格架、防雹减灾网,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使用成套的现代化果园管理机械设备,成为引领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示范和标杆。
县级21个高点林火监测点及市级实施的18个高点林火监测点的建成,打破了人工巡山的局限性,基本覆盖全县所有林地,实现了高精度、智慧化的数字监测。冷榨黑桃油生产线、浓香菜籽油生产线、全自动灌装生产车间,标准化厂房及先进生产工艺令人耳目一新。
蓝天白云下,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香葱产业基地满眼皆绿,机耕路、供水渠、喷灌设施一应俱全,百余名务工群众有分工有合作,补苗、除草、松土,拔葱、分拣、装箱,忙得热火朝天。2021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当地党委政府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从乡村环境整治入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业态培育、基层治理等工作,着力打造云中苗寨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 李小云这几年,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沈家沟村家家户户住上新楼房,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不管是用水用电、就医就学,还是村庄人居环境、村民的思想观念,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南一品福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文兰介绍。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后,巡山护林有了目标,还能及时发现火情并迅速处理。巧家县国有林场副场长张松指着大屏幕介绍。
稳住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稳住了全市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增收的基本盘。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4亿元,产业增加值256.02亿元。
从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到昭通苹果产业基地,从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到彝良县云中苗寨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一项项稳就业促增收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一个个富民强村产业展现生机活力,一座座和美宜居村庄绽放新颜。苹果产业是昭阳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彝良县云中苗寨乡村职业经理人柏令介绍,除了他是来自彝良县龙街乡的外乡人外,云中苗寨运营管理团队20余人全部都是本村人,每人月工资在2800元左右。【声音】记者沈迅 蔡侯友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讲,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如果不拓展乡村新的经济空间,仅仅依靠原来单一的农业经济来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非常困难的。
为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推进智能化管护体系建设,日前,由中国保利集团投资800万元援建的巧家县森林草原防火监测调度系统及数据库建设一二期项目已在巧家县国有林场投入使用。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昭通市坚持把185.07万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头等大事,抓实就业帮扶,发展富民产业,培育乡村业态,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靖安安置区党工委副书记朱荣明说。通过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定制式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技能劳动力达56.03万人,技能劳动力年均收入较普通劳动力增加1.2万元以上。
核桃产业是富民强县增绿的生态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月亮广场、苗寨新韵、民族文化墙,看得见的乡愁令人流连忘返。
——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盛义我是沈家沟村的肉牛养殖大户。——昭阳区青岗岭乡沈家沟村养牛致富带头人 李章贵巧家县构建森林智能化管护体系——精准监测森林火灾记者 沈迅 张云萍 颜微 陈国英当黎明的曙光洒进密林,护林员已穿戴好设备准备开始巡山。
靖安安置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承接昭通6个县区的偏远山区搬迁群众4万余人。目前,安置区有劳动力22382人,已就业21441人,其中就近就业3200余人。
一个个实验示范村庄不断涌现,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昭通大地正深刻演绎着以乡村面貌之变、产业形态之变引领群众思想观念之变、社会文明风尚之变、农村发展格局之变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昭阳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土地流转,整合资金对产业经营主体开展基础设施支持、银行贷款贴息、联农带农奖补等,培育壮大苹果产销重点企业81个,全区苹果种植面积达73万亩,苹果总产量85万吨,综合产值90亿元。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鲁甸县聚焦高原特色产业实施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先后引入一品福、鲜意浓等核桃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鲁甸,助力全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先导工程已开园运营4个、完工8个、正在建设33个,计划到十四五末建成实验示范村庄100个,辐射带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个。
我家承包管理90亩果园,还负责管理果园抽水站,加上土地流转费等,每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7月7日《云南日报》刊发昭通7篇稿件头版重要位置转二版2000字综述稿报道《昭通市守牢底线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8版联动整版推出专题报道《群众增收动力足 乡村振兴画卷美(聚焦)》《昭阳区靖安安置区搬迁群众江群芳——日子越过越幸福(故事)》《核桃产业助农增收(见闻)》《声音》报道昭通市转移就业稳住增收基本盘特色产业夯实发展硬支撑先导工程激活乡村新动能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同时三版刊发稿件《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兴》六版刊发稿件《巧家县构建森林智能化管护体系——精准监测森林火灾(见闻)》具体内容如下↓群众增收动力足 乡村振兴画卷美记者沈迅 蔡侯友6月的昭通,山川叠翠,绿意盎然。
培育乡村新业态,激活发展新动能。项目全部建成后,将通过空、天、地、人的有机连接,实现全县森林草原防火科学规范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覆盖率,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现在,美丽村庄好风景还带来了好钱景,不久前举行的沈家沟樱桃采摘节,吸引大批游客到村里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农家美食,寂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乡村旅游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坚持有组织输出,让群众能就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